需求复苏动能趋弱关注稳增长政策

来源:中国有色金属报

时间:2023-05-23

点击:

  4月份,国内经济数据公布之后,工业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走势,即使前期国际定价较为强势的大宗商品价格也明显下跌,如铜等品种。4月份,地产成交数据在上旬就开始明显回落,引发地产链品种大幅下行。在近期煤炭行业快速累库的情况下,煤炭价格明显下跌,引发煤化工板块的成本坍塌行情。
  4月份,PMI、物价、高频等数据共同指向经济走弱。经济数据的发布对此进行了印证。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均低于预期,尤其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录得5.6%,大幅低于预期的9.7%。4月份,工业增加值环比下降至-0.47%,为2020年2月以来的新低。
  工业疲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库存周期与产能周期均处于下行阶段。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,2022年4月份,国内产成品存货同比达峰后进入下行通道,企业处于去库存阶段。今年3月份的数据显示,国内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为9.1%,处于相对高位,意味着国内产成品库存仍待进一步消化。在去库存的过程中,企业生产意愿偏弱。
  再看产能周期。一季度,工业产销率已经降至2000年以来最低位,工业产能利用率已经降至2017年以来(除2020年一季度外)最低位,可见产能周期也处于下行阶段。前期制造业投资集中于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中高端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,导致相关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。整理各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数据可以发现,产能过剩的行业主要是装备制造业,包含汽车制造业、电气机械、计算机通信等细分行业。因此,二季度处于总量政策的空窗期,库存、产能的问题可能需要依靠行业自身的力量出清。
  新一轮库存周期预计在今年三季度开启,届时,经济也有望迎来弱复苏的拐点。其主要理由仍是周期性因素,根据我国库销比与库存周期之间的经验规律,库销比拐点领先“主动补库存”约12个月。另外,3—4月份出口连续超预期,预计出口表现转好具备较强的持续性。出口是库存周期的领先指标,其反弹通常会引发企业加速去库,也预示着新一轮库存周期或将到来。
 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看,库存周期已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。而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名义增速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降,但实际增速却依旧横在高位,反映出降价去库存效果不佳。实际库存能否顺利去化?盈利能否改善?目前仍是未知数。
  4月份,经济数据陆续公布,经济数据回落时间提前,超出笔者预期。一季度出现的背离现象逐步收敛,经济增长数据向财税收支数据靠拢,出口金额与出口交货值的差值也在收窄,共同指向经济内生动能不足。政策有待发力,在价格、库存压力下,需求端刺激的必要性上升,耐心等待政策的变化,也耐心等待调整的结束。